將軍區公所在社區營造的推動下,連續三年出版地方誌,記錄當地的歷史文化與產業發展。透過這些出版品,將軍區的人文地產景得以完整保存,並向外界展現這片土地的魅力與價值。
地方誌記錄將軍風情 三年社造成果一網打盡

將軍區公所藉由社造計畫申請,連續三年推出三本地方「誌」。
為了保存與推廣地方文化,將軍區公所透過社區營造計畫,自2022年起連續出版三本地方誌:《將軍地方風格誌》(2022)、《美好將軍-好的生活誌》(2023)與《餐見將軍-好食生活誌》(2024)。這些書籍不僅涵蓋當地的風土民情,也深入探討在地產業與飲食文化。除了紙本印刷,將軍區公所還將這些內容數位化,讓大眾可透過官網閱覽,進一步推廣將軍區的特色與魅力。
從影像到文字 多元方式行銷將軍之美

【這一站.將軍-我的愛】微電影,場景遍及香雨書院、漚汪文衡殿、馬沙溝王家古厝等。
早在2020年,將軍區公所便率先推出【這一站.將軍-我的愛】微電影,以香雨書院、漚汪文衡殿、馬沙溝等知名景點為拍攝場景,行銷當地人文風貌。2022年則推出《將軍地方風格誌》,以空拍畫面捕捉青鯤鯓扇形鹽田、馬沙溝小漁村與木棉花季等美景,搭配文字解說,帶動將軍區觀光熱潮。這些多元的宣傳方式,使得將軍區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更廣為人知。
關注在地產業 文化與經濟並進

將軍區公所更將出版的內容聚焦在食衣住行育樂的主題上,並於112年推出「美好將軍 好的生活誌」。
2023年推出的《美好將軍-好的生活誌》,聚焦在地產業,如苓仔寮的棉被文化、火王祭典及傳統紡織技藝,並透過與臺南錦源興花布的合作,開發木棉花布製成的文創商品,進一步與年輕族群對接。2024年的《餐見將軍-好食生活誌》則鎖定將軍區的特色物產,如烏魚子、火燒蝦、胡蘿蔔、蘆筍等,詳細介紹這些食材的美味秘訣與料理方式,藉此提升地方農漁產品的價值。
學校與社區攜手 文化傳承更具深度
除了公所的努力,將軍區內的長平國小等學校也積極參與社區營造,透過手繪畫本、臺語故事、戲劇演出等方式,讓孩子們認識並傳承家鄉文化。例如,以戲劇展現烏魚子的捕撈與製作過程,或記錄漁民與農民的日常故事,讓地方文化不只停留在紙本上,而是成為下一代生活中的一部分。這些持續性的努力,使將軍區的文化與產業更具深度,也讓臺南的地方故事更為豐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