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植樹活動推動生態復育 114年「手植希望 綠網相連」攜手綠化城市

臺南市政府攜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於3月22日舉辦「手植希望 綠網相連」植樹活動,透過植樹行動推動生態復育與城市綠化。活動吸引眾多貴賓及市民參與,共同種下1,800株臺灣原生樹種,展現對環境永續的承諾。

清除外來入侵植物 改善生態環境

臺南市政府今(22)日攜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於臺南市南區綠9綠地共同舉辦「手植希望 綠網相連」植樹活動。

本次植樹場地位於去年植樹節場地北側,因長期閒置,受外來入侵植物銀合歡侵擾,且基地內堆積垃圾與廢棄樹根,影響景觀與生態環境。相較於去年成活率高達九成的植栽區,此地環境狀況較差。為改善現況,臺南市政府提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造林計畫,並結合今年度植樹活動,積極清除外來種與環境整理,改植臺灣原生樹種,提升綠網連結性,完善周邊綠地與海岸保安林的生態鏈。

種植1,800株原生植物 促進生物多樣性

本次植樹活動規劃種植魚木、苦楝、台灣海桐、茄苳、穗花棋盤腳、毛苦參、白水木、苦檻藍等共計約1,800株臺灣原生植物。

農業局表示,本次活動共種植魚木、苦楝、台灣海桐、茄苳、穗花棋盤腳、毛苦參、白水木、苦檻藍等1,800株臺灣原生植物。植栽規劃依據「適地適木」原則,強化生態棲地,提升海岸綠帶的復育效果,並進一步促進生物多樣性。透過持續綠化,臺南市希望打造更加完善的生態環境,確保環境永續發展。

結合「捐發票換樹苗」 鼓勵市民響應綠化行動

今年的「捐發票換樹苗」活動深受市民熱烈響應,現場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月橘、蘄艾、小葉赤楠等700株臺灣原生樹木讓參與民眾憑發票索取。

活動現場同步舉辦「捐發票換樹苗」活動,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月橘(七里香)、蘄艾(海芙蓉)、小葉赤楠等700株臺灣原生樹木,供民眾憑發票兌換。此活動吸引市民熱烈參與,透過簡單的方式讓更多人投入綠化行動,為城市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

植樹月推動「織一片生態綠網」 共創永續未來

114年植樹月主軸為「織一片生態綠網」,透過政府與市民的共同努力,持續推動植樹與環境復育。臺南市政府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綠化政策,與各界攜手打造宜居城市,讓生態與城市共存共榮,共創綠色永續的未來。

更多文章

「台南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 臺灣當代文學作家 葉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