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地方攜手推動影視產業 台南岸內影視基地成時代劇拍攝重鎮

為振興本土文化產業、強化影視創作能量,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7)日南下視察台南岸內影視基地,與市長黃偉哲及中央官員共同見證基地蛻變成果。岸內基地歷經七年整建、投入8.4億元,從閒置糖廠轉型為全台首座專為時代劇打造的專業影視基地,展現中央與地方攜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具體成果。

閒置糖廠轉型影視基地 展現文化創意能量

基地由文化部與台南市政府攜手打造,歷經七年、斥資8.4億元整建完成,是全台唯一專為時代劇打造的專業影視拍攝基地。

岸內影視基地前身為閒置近25年的鹽水岸內糖廠,歷經七年整建與規劃,已成功轉型為結合清代、日治、綠島與韓戰場景的多元影視基地。台南市長黃偉哲指出,該基地是賴清德總統任市長時期所規劃的重要據點,並在文化部大力支持下迅速成形。市府也將台南其他糖廠資源轉型為藝文與影視場域,展現文化古都的厚實基礎。

中央高度重視本土影視發展 基地為振興起點

行政院長卓榮泰南下台南,與台南市長黃偉哲、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文化部次長王時思一同視察「台南岸內影視基地」。

行政院長卓榮泰強調,文化力量是社會穩定與國家認同的基礎。當前國際影視市場中台灣作品不易突顯,岸內影視基地正是強化本土文化產業的關鍵設施。中央已準備好與地方、業界攜手合作,打造完善的創作環境,以文化為核心對抗外來影響,建立堅實的文化根基。

完整場景吸引國內外劇組 創作自由度與彈性兼具

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具有強大影響力,文化的力量不容小覷。

岸內影視基地擁有「清代漢人市街」、「日治至戰後初期市街」、「綠島場景」與「戰俘營」等多元歷史背景場景,已吸引《斯卡羅》、《牛車來去》等多部作品拍攝。文化局指出,基地亦設有空地供劇組自由搭景,並透過補助計畫鼓勵建置可重複利用的場景,降低製作成本,提升拍攝靈活度與效率。

擴建五公頃片區完善拍攝環境 打造國家級影視重鎮

岸內影視基地是賴清德總統任市長時規劃的據點中,因受到電影、藝術與文化界的高度支持,成為發展最迅速、最成熟的一處。

為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未來岸內基地將擴建「日治至戰後初期」五公頃片區,進一步提供完整歷史劇製作環境。台南市府也計畫與中央單位與學界加強合作,推動產業升級與人才培育,讓更多台灣歷史故事透過影像走入大眾視野,成為支撐台灣影視創作的堅實基地。

更多文章

「台南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 臺灣當代文學作家 葉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