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區海洋療癒啟動:讓觀光走向永續,也走進人心

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

八月的臺南沿海,才剛歷經丹納絲颱風的重創;風雨過境,帶來的不僅是房舍與漁港的損傷,也是一種心理上的壓力。災後的日子裡,如何讓人們重新與大自然建立連結,恢復心靈與生活的平衡,成為重要的課題;就在此時,北門區公所選擇以「療癒」為名,啟動全新的觀光轉型計畫。

「114年度北門區海洋療癒場域品牌推廣計畫」在8月25日正式啟動,首場專家諮詢會議於北門鹽鄉民宿餐廳召開;這不僅是一項觀光品牌的開展,更像是一場社會實驗:如何透過跨域合作,將自然環境、文化底蘊與身心療癒結合,轉化為一種可持續的旅遊模式。

市府高度重視:療癒與重建並行

北門區公所陳秀嫣主任秘書對於北門區的美景如數家珍,大力推薦遊客來到北門體驗海洋自然與人文兼具的美麗風光

本案計畫主持人社團法人中華海洋觀光推廣與農業特色振興協會侯翠玲理事長表示本案為首度由公部門發起推動的海洋療癒議題,透過專家會議引導未來活動規劃及遊客現地質與量的回饋,對於建立北門區的海洋療癒場域品牌意義深遠

此次計畫由海洋委員會補助,臺南市長黃偉哲對此案表達高度重視;他指出,北門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濕地、鹽田、紅樹林與漁港資源,這些環境不僅是觀光資產,更是身心療癒的天然場域。

颱風過後,「療癒」與「重建」形成了新的連結;療癒不只是安慰人心的口號,而是透過觀光轉型,讓地方獲得新的生機;城市的韌性,往往不僅取決於硬體設施的修復,更仰賴人與土地、文化之間能否重建深厚的連結。北門海洋療癒計畫,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

專家跨域齊聚:共構療癒藍圖

北門區公所林建男區長邀請大家一同來北門體驗海洋療癒的靜逸與豐富,並期待風災重建後,能有更多產業亮點與議題帶動在地發展

臺南市北門產業文化觀光發展協會洪有志理事長表示北門區的清晨與夜晚很美,氣溫也相對涼快,希望未來能夠推廣兩天一夜行程,同步帶動在地民宿商機

這場會議不僅邀請了政府單位,更是跨界人才的集會;參與者包括精神醫學專家、心理諮商師、中醫師、自然醫學推動者,以及觀光產業與地方社區代表。

例如,成大醫院精神部的呂宗樺醫師、上善心理治療所宋旻諺心理師,分別從精神健康與心理支持角度,提出如何設計「能觸動心靈」的體驗;中華國際自然醫學協會黃于玲常務理事與承恩大橋中醫診所張祐甄醫師,則從自然醫療與養生角度,探討如何將中醫調養與環境療癒融合。

此外,依德科技與依上資訊科技的團隊,則嘗試提出「數據應用」的可能性:若能透過穿戴裝置收集心跳、血壓、情緒等生理數據,就能量化療癒的效果,進一步優化設計。

地方產業代表如台灣雲嘉南濱海產業文化觀光協會、三力食品公司、興安宮等單位,也提供在地文化與產業鏈結的建議,讓療癒不是空洞的概念,而能融入日常;這場會議,更像是一場眾人共織的藍圖。

在地優勢:北門的海洋風貌與文化底蘊

成大醫院精神部呂醫師、承恩大橋中醫診所張醫師、北門衛生所石代理所長、宋心理諮商師、自然療癒專家黃老師及在地業者等齊聚一堂熱烈討論

蘆竹溝邱永仁理事長表示社區的養蚵生態及DIY手作受到各界好評,漁港的黃昏美景也是遊客首選,期待未來納入規劃

北門的自然環境,是這項計畫最大的優勢。廣袤的濕地孕育生態多樣性,紅樹林保護著沿岸土地,鹽田則承載百年歷史,漁港則訴說著生活與信仰;這些元素,不只是風景,也是療癒的素材。

北門區長林建男強調,療癒的觀光不是蓋新設施,而是讓人重新看見土地本身的價值;當市民與旅人能夠透過體驗,與紅樹林的潮汐呼吸同頻,或在鹽田的夕陽中感受靜謐,那就是療癒真正落地的時刻。

本計畫由「中華海洋觀光推廣與農業特色振興協會」執行,透過專業導入與在地共構,期望讓北門的每一處風景,都能轉化為一種生活療癒的契機。

兩大示範場域:自然與文化的雙重療癒

專家會議聚焦兩大示範場域,分別承擔不同的角色:

1. 雙春濱海遊憩區
這裡以紅樹林生態為核心,計畫結合靜心導覽、環境教育與感官體驗,營造慢步調的沉浸氛圍。不同於一般的觀光導覽,這裡將引導參與者用「感覺」來認識自然,例如透過閉眼傾聽潮水聲,或用雙手觸摸紅樹林的質地,讓五感參與,身心歸於平靜。

北門雙春濱海遊憩區愛莊園紅樹林船行水道

2. 井仔腳瓦盤鹽田
百年歷史的瓦盤鹽田,是臺灣鹽業的象徵。這次計畫將它轉化為情緒療癒的基地,發展「五感探索」與「文化連結」;在這裡,遊客能透過鹽田的地景美學與日落氛圍,進行內在的沉澱與對話;鹽田不再只是生產鹽的場所,而是一種情感的舞台。

井子腳瓦盤鹽田夜間景致

這兩個場域,一動一靜,一屬自然,一屬文化,正好呈現了北門療癒的多元樣貌。

專業建議:從數據到情感的落實

會中專家提出多項具體建議,包括:

生理數據應用:透過穿戴裝置收集遊客的心跳、壓力指數等,評估療癒效果;

情緒共感設計:結合燈光、音樂、互動元素,讓參與者能產生情緒連結;

在地特色導入:以北門在地的食材、工藝與信仰文化,深化旅遊體驗。

北門雙春濱海遊憩區紅樹林步道

這些建議使療癒觀光不僅停留在感性的層面,也能透過科學與數據得到驗證,並以在地文化增加厚度。

北門區公所承諾,將依據本次會議建議修正計畫,並於今年度在雙春與井仔腳舉辦兩場療癒體驗活動,特別邀請身心障礙朋友參與,呼應「海洋有愛,親海無礙」政策主軸,讓更多人能共享海洋的撫慰。

療癒的意義:從北門走向生活

蘆竹溝漁港蚵棚景觀

療癒的力量,來自自然,也來自人心;潮汐的韻律,提醒我們順應環境;海風的撫觸,讓人找回安定;而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陪伴,更是療癒不可或缺的一環。

洪有志理事長經營的北門井仔腳木麻黃民宿群

北門的這場計畫,所啟動的不僅是一種觀光模式,而是一種生活哲學:在快節奏的世界裡,學會與自然同步,學會與內心和解;這正是療癒的本質。

從北門出發,療癒將不只是地方品牌,而是一種可以被複製與推廣的模式;未來,或許更多城市會從中得到啟發,把觀光從單純的遊玩,轉化為身心靈的滋養。

結語:讓療癒成為日常的風景

北門雙春濱海遊憩區愛莊園

北門區的海洋療癒觀光發展,像是一顆種子,種在風災過後的土地上;它的成長需要時間,但更需要跨域專業、在地社區與政府的共同灌溉。

井仔腳段北門潟湖漲潮時海堤美景

當療癒成為日常的風景,人們在旅行時不只收穫風光,更能收穫心靈的平靜與力量;這或許正是北門想告訴我們的訊息:真正的觀光,不只是看見,而是被看見;不只是走過,而是被療癒。

更多文章

「台南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 臺灣當代文學作家 葉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