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記洋行常設展正式開幕 重現安平貿易黃金年代 帶動臺南文化觀光熱潮

歷經一年修繕與策展籌備,臺南市定古蹟「原英商德記洋行」常設展於4月4日正式揭幕,吸引地方官員與民眾共襄盛舉。此次展覽不僅重現19世紀安平的國際貿易風華,也透過創新展示與親子互動空間,為文化觀光注入全新動能。

百年洋行風華再現 各界齊聚見證開幕

德記洋行常設展盛大開幕

臺南市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代表市長黃偉哲出席開幕典禮,與市議員李啟維、周麗津及眾多貴賓一同參與,見證德記洋行修復完成及常設展開幕的重要時刻。開幕儀式象徵這座百年洋行的歷史再度走入當代視野,延續其作為國際交流窗口的地位。

市長肯定德記洋行歷史意義 推動文化創意永續發展

市長黃偉哲表示,德記洋行是臺南對外貿易歷史的重要見證,不僅承載臺灣與世界連結的記憶,也反映茶葉、蔗糖、樟腦等產業的繁榮。期盼透過古蹟保存與文化創意發展,讓臺南成為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橋樑,並提升文化觀光體驗品質。

德記洋行常設展不僅是對古蹟空間的活化運用,更是一場凝聚臺灣歷史脈絡與全球貿易視野的文化策展工程。洋行作為19世紀臺南與世界接軌的門戶,其本體所見的紅磚拱廊、通風設計與西洋建築語彙,皆透露出當時貿易據點對功能性與國際性的重視。而在此次常設展中,策展單位透過系統化的展區規劃與敘事脈絡,深入剖析了洋行背後的商業模式、人際網絡與社交文化,讓觀者得以重新認識這段被時間塵封的歷史。

展覽中所呈現的「走貿易」、「起洋行」等主題,回顧臺灣如何因應全球需求,發展出以茶葉、蔗糖、樟腦為主的出口導向產業,並透過港口貿易連結東亞與歐洲市場。這不僅是單一建築的故事,而是整個時代經濟與社會轉型的縮影。洋行與當時的買辦制度、外商來往、洋人社交圈,構成了一套異中有同、本土與國際交織的文化圖景。

透過這樣的展覽設計,德記洋行不只是靜態的歷史標本,更化為動態的文化場域,持續向世人訴說臺灣如何走進世界,世界又如何踏上臺灣的土地。市府期盼,藉由這座常設展,讓民眾不只看到古蹟的外觀之美,更能深入理解臺南在世界貿易史上的角色與文化厚度,進而形塑出屬於當代的文化觀光新路徑。

常設展以「Anping 1865洋潮來襲:回望安平商貿的黃金年代」為主題

歷史與現代交織 建築見證臺南國際港的榮景

德記洋行這座紅磚洋樓所蘊含的歷史厚度。創建於1865年,由英商設立的德記洋行,曾是安平五大洋行之一,亦是19世紀臺南作為國際港口時期的象徵建築。洋行見證了臺灣茶葉、樟腦、蔗糖等產業進入世界貿易之始的繁榮,更映照出當年安平港通商後的國際化樣貌,透過多元展覽體驗感受臺南豐厚的人文與歷史底蘊。

除了德記洋行本身,周邊亦有多處值得探訪的文化地標。步行距離不遠的安平分室,前身為日本時代的行政辦公空間,內部陳設與建築風格保留濃厚的殖民時期特色,現今則轉型為展示空間,定期舉辦地方文化展覽;東興洋行則反映了臺灣本地商號與外資合作的歷史發展,其建築形式與展覽內容常吸引對歷史、建築、經濟發展有興趣的遊客駐足。

而洋行群落之外,安平老街至今依舊人聲鼎沸,傳統小吃如安平蝦捲、手工豆花及古早味蜜餞,成為旅人最貼近當地生活的方式。繞行幾步即可抵達安平樹屋,由老屋與盤根錯節的大榕樹交織而成的奇景,讓人深刻體會自然與人文共生的力量。若想一窺臺灣早期軍事防禦遺跡,億載金城則是另一處不容錯過的歷史景點。

臺南市定古蹟-原英商德記洋行常設展,見證百年洋行風華再現

親子春遊活動登場 結合文化探索與趣味體驗

適逢兒童節與清明連假,臺南市政府推出「春遊古蹟兒童節活動」,吸引親子族群參與NPC闖關任務。完成指定活動即可獲得「巷仔Niau」限量小禮,期望讓來訪的親子在探索歷史的同時也能收穫驚喜與樂趣。

本次常設展以「Anping 1865洋潮來襲」為題,設有「走貿易」、「居安平」、「起洋行」、「跨時代」四大展區,呈現安平貿易港的發展軌跡與洋行文化。展覽融合視覺、歷史、互動體驗,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深入了解當時的貿易運作與社交生活。

針對兒童族群,展覽特設「一日洋行」體驗空間,讓小朋友化身洋商與船務人員,透過角色扮演認識洋行的工作型態。展場並設有泰迪熊造景與五款限量印章,邀請民眾拍照打卡與集章留念,增添參觀樂趣。

透過古今交錯的體驗,帶領遊客穿越時空,感受專屬臺南的人文薈萃

更多文章

「台南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 臺灣當代文學作家 葉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