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政府攜手中央推動「臺南科技產業專區」開發計畫,將中西區近30公頃低度使用的學產基金土地,轉型為聚焦科技研發與創新產業的專區。此計畫不僅將補足南科產業鏈缺口,也預期帶來就業機會、改善公共設施並提升城市防災韌性。
啟動區段徵收程序 9月舉辦首場事業計畫公聽會
本案已於114年7月25日獲內政部核定,地政局隨即展開相關作業。8月初完成地上物查估,並將於9月16日在西賢里活動中心舉行第一場事業計畫公聽會,後續預計12月辦理協議價購會議,115年初再辦理區段徵收公聽會並提報內政部審議,最快可於115年中完成公告、補償與土地登記等程序。
高比例公有土地 兼顧承租戶權益與土地活化
開發範圍約30.23公頃,其中公有土地比例高達99.74%,以教育部學產基金為主。過去多為三七五租約養殖使用,效益有限。此次透過都市計畫變更與區段徵收,將土地轉型為產業及公共設施用地,並依《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補償承租人,兼顧歷史租約問題與土地活化。開發完成後將同步取得約12公頃公共設施用地,提升區域生活品質。
導入防災設計與文教規劃 打造宜居產業聚落
本案因地勢低窪且位於淹水潛勢區,特別規劃1.64公頃公園兼滯洪池及水利設施,並搭配透水鋪面與綠帶設計,避免增加逕流造成排水壓力。另將三處未開闢的學校用地整併為第二種產業專用區,兼容文教使用,並預留3公頃文中小用地,以滿足未來產業人才子女就學需求。同時設置1公頃停車場用地,舒緩安平地區觀光車潮。
建構南科延伸聚落 推動五贏效益
臺南科技產業專區具備優越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與學研資源,規劃導入半導體IC設計、數位軟體、生技及新興科技產業,將成為南科延伸的重要腹地。市府指出,計畫結合區段徵收公共利益與土地活化效益,將創造市府、教育部、產業界、市民與原承租戶的「五贏」成果,為臺南產業升級與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